湯泡飯會傷胃麼請告訴我

湯泡飯會傷胃嗎?
請詳析一點喔

答:
吃泡飯加重胃負擔

 許多人在懶得作飯、趕時間或充飢的情況下,就用開水泡飯或用熱湯泡剩菜剩飯,草草解決一餐。殊不知這種飲食方式,對胃是一種很大的負擔,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胃病,是非常不可取的飲食方式。

 細嚼慢嚥是食物消化過程,非常重要的步驟,所以吃東西時,每一口都應在口腔中仔細咀嚼,然後才吞進胃部。而吃泡飯正好違反此原則,可能因而傷了身。

為何吃湯泡飯對胃不好

 口腔中的牙齒、舌頭和唾液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當食物進入口腔後,經過舌頭的攪拌和牙齒的咀嚼,使唾液中的澱粉脢可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澱粉。此外,舌頭的味蕾系統受菜餚的色香味等刺激後,會傳遞至大腦,通知胃液分泌。

 吃湯泡飯時,因泡了水的飯滑潤易入喉,會讓人懶得咀灂而囫圇吞棗,這將使食物沒有與唾液相攪拌,而得不到初步的消化,並且大腦皮層也無法接受到反射訊號,因而減少胃液的分泌。此外,湯泡飯的水會沖淡胃液的濃度及酸度,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及營養素的吸收,久而久之將導致消化不良及產生胃病。
如何正確進食

 飯菜和湯宜分開吃,讓飯菜能被充分咀嚼、消化,不但可使營養被充分吸收,並且可促進食慾。

 飯前可先喝湯或喝水,因為水也是食物消化所需的物質,但最好在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喝水較適合,因為飯前飲水可先把水補充至全身各細胞組織,讓消化器官分泌足夠的消化液吸收,才能確保腸胃及身體的健康。此外,也可飯後再喝點湯,讓食物與胃液混合成食糜,也不會影響消化。

參考資料
doc
相關詞:
泡飯網, 湯泡飯, 泡飯做法, 泡飯熱量, 冷泡飯, 慈濟泡飯, 鮭魚泡飯, 韓式泡飯, 泡飯 英文, 狗泡飯
泡飯, 消化不良, 剩菜剩飯, 消化, 消化過程, 食物, 大腦皮層, 胃液分泌, 殊不知, 細嚼慢嚥
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10061107827

到底呷飽沒/狂吃、不吃 心靈無言的反映

 

繪圖/吳懿雯
 

寶弟才小學四年級,體重已60公斤。晚餐吃了一個便當,加一支大的豬血糕,跟著媽媽到咖啡店,又連吃媽媽朋友的三塊蛋糕。

寶弟常常吃到肚子都鼓起來了,還一大瓶接一大瓶的喝飲料,有次飯前喝芭樂汁還喝到吐出來,寶媽擔心他真的吃太多了。寶媽下定決定,寶弟吃完晚餐後,就不再給他吃其他東西。沒想到寶弟就轉向阿嬤討吃的,阿嬤還誤會寶媽不給孩吃東西。

紀媽家的狀況正好相反,紀媽家的妹妹今年小五,骨架小、身體沒什麼肉,看上去一副營養不良、瘦巴巴的模樣。紀妹妹不肯多吃東西,晚餐常只吃一點湯泡飯,就算煮再多豐盛的菜,她都不願吃。

「妳再吃三口就好了。」紀媽常和妹妹在餐桌上演拉鋸戰。

不給吃 求他吃 都是煎熬

教養專家米媽表示,有些發育期的孩子吃太多,不單純是肚子餓,而是反映他們在生活上的「不安全感」。他們可能覺得在家庭裡不受重視、或在學業上不如意、在班上過得不快樂、充滿挫折,就藉由大吃大喝來滿足內心的安全感,或作為慰勞自己的方式。

吃到狂吐?沒有安全感

米媽解釋,曾有學者針對吃太多的小孩做調查,結果發現,這群孩子大部分是隔代教養、給保母帶大的小孩。有一個針對台灣留學生做的統計顯示,在國外留學的第一年,這群學生的食量都會大增,但隨著愈來愈適應當地環境,食量就會慢慢趨向正常。

米媽建議,萬一孩子沒理由地狂吃,吃到都吐出來了,嘴巴還動不停,家長就應留心孩子是否在生活上遇到什麼不順心、不適應的事,從孩子的「心理」層面來解決「生理」層面的問題。

米媽表示,家長可以先觀察孩子在學校是否有特別抗拒的事,問問孩子的朋友、或是翻翻孩子的作業簿、聯絡簿,找出線索,看看孩子有無不尋常的地方。

父母也可多鼓勵孩子向父母傾訴心事,聆聽時不要太快下定論,或是搶著替孩子解答,重點在於了解孩子的思考,聽聽孩子的問題。

找出孩子不快樂的原因後,米媽建議家長可漸進式調整孩子食物的分量,一點一點把分量調小,最後達到少吃的目標。

不是偏食?找出壓力源

「如果小孩不愛吃飯,瘦巴巴、又沒有活力,這可能不是偏食,而是精神狀況不好所引起。」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,食不下嚥、心情沮喪,看起來悶悶不樂,這種孩子不是挑食,而是心中的「壓力源」讓他吃不下飯。

遇上這種狀況,王意中建議父母要先找出孩子的「壓力源」,試著幫孩子排解壓力,並多帶孩子做做他們喜歡的事,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。

王意中舉例,如果孩子喜歡畫畫、跳舞或騎單車,父母就多幫他買些畫筆、舞鞋、單車,先讓孩子「動起來」,紓解他們的情緒,走出悶悶不樂的狀況,心情變好了,食欲也會慢慢變大。

若是公公、婆婆介入孩子的用餐狀況,米媽建議家長不妨帶孩子去小兒科看「兒童營養」,請醫生做第三方公正的診斷;之後再拿著醫生的報告或意見,說服公婆,說自己的教養方式無誤。

另一種觀點:
填腹,也填心靈滿足

教養專家陳怡光表示,吃飯除了能填飽肚子以外,還能填飽「心靈上的滿足」,有時孩子不是沒胃口才不吃飯,而是心中有悶悶不樂的壓力來源,讓孩子食不下嚥。

如果小孩並非單純的偏食、挑食,而是有厭食或強迫進食的症狀,這很可能是心靈層面影響到生理層面的結果。

陳怡光表示,家長可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,先設法找尋壓力來源,再試著幫孩子排解壓力,多撥出時間跟他們聊聊生活,多陪他們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。孩子一開始很可能說「我什麼都不想做」,或是提出「我想摺紙、看太陽下山」等,任何狀態下父母千萬不要否定孩子,這些事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快樂的事,父母只要靜靜陪著他們渡過即可。

可以這麼做:
多動,解決過猶不及

怎麼看孩子究竟有沒有吃飽?米媽建議,可以請孩子在飯後一小時後,做些簡單的運動,像是快走30分鐘或跳簡單的健康操,看看孩子運動完之後還會不會餓。

「如果肚子不會叫,孩子不覺得餓,那代表他吸收的熱量足夠;但如果運動完餓癱了、肚子咕嚕咕嚕叫個不停,則代表他吸收的熱量不足夠,還需要再吃。」米媽說。

米媽說,若是遇上寶弟的案例,家長應多鼓勵孩子運動,每天打一到兩小時的球、或是跑跑步,只要孩子吃下去的熱量,能藉由運動轉為身體所需的能量,多吃則無妨。

像紀媽家的妹妹瘦巴巴不吃飯,家長更要多鼓勵她運動,如游泳、跳健康操,「盡量讓她們動,動久了、餓了,就會願意吃。」


 

【2013/04/21 聯合報】http://udn.com/

 
 
 
 

http://www.udn.com/2013/4/21/NEWS/LIFE/X1/7845665.shtml

arrow
arrow

    免費問到飽小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